编者按:在我国,高考是目前最能体现公平性的选拔考试。高考被全民关注,也被寄予厚望。近年来,有关高考制度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今年两会,高考再次成为热词。
外国同样有“高考”。不少国家的高校入学考试制度也曾面临质疑,在探索和改革中寻求公平之路。有的国家一年多次考试,减小考生压力;有的国家认证多种考试成绩,形成良性竞争;有的国家提供丰富的考试方向,分流考生;有的国家提供多份可选考卷,贴近个性化需求……外国“高考”的做法或许能为我国高考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美国:两种考试良性竞争 多次成绩可选
美国中学生申请上大学的考试主要有两大类型:“学业能力评估考试”(SAT)和“美国大学测评考试”(ACT)。SAT与ACT均被称为“美国高考”,是大学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如果要申请美国排名前50的顶尖大学,90%以上的学校会要求学生提交SAT或ACT成绩,而且成绩的高低是决定学生能否得到奖学金的重要参考。
SAT是美国最早的标准化大学入学考试,由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办,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和写作三部分,历时3小时45分钟。SAT考试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ACT由美国高校测验中心组织与管理,其创立之初便有别于SAT考试的能力倾向测试,更加注重对考生在中学阶段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ACT考试的内容丰富,主要从中学所学的内容中提取,包括数学、英语、阅读和科学推理四个部分。
不少美国中学生认为,ACT考试的设计更亲民,例如写作是选做题、考试时间短、考试费用更低、错题不倒扣分等。相比之下,SAT的阅读和写作考试,没有备考范围和大纲,考生很难准备;ACT所考察的数学和科学知识与学校课程关联度大,学生在备考ACT时更有方向性,多年来ACT被看作是很多州的高中毕业会考。
从2007年起,所有美国大学都已接受ACT考试成绩。2012年,参加ACT考试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参加SAT考试的人数。ACT的后来居上给老牌SAT考试带来不小压力。2月28日,美国大学理事会新任总裁大卫·柯尔曼明确提出SAT考试要改革,改革的方向是题目更简单、更贴近国家核心课程标准,要把考试的重心放在核心知识和技能上。2012年底,柯尔曼曾公开批评SAT考试涉及的一些词汇与考生的生活无实质性联系。
在美国,不论选择参加哪种考试,最终的成绩都不是一锤定音。SAT考试每年举行7次,ACT考试每年举行6次,学生可以参加多次考试,选择将其中任何一次分数提供给大学。当然,成绩好并不能保证学生被所申报的大学录取。除了成绩之外,美国大学招生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并将大学的特点、方向和需求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除了SAT或ACT成绩之外,学生申请大学时还须提供自己在高中的成绩单、教师或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推荐信、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等。在美国大学看来,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的学生比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学生更具竞争力。
法国:细化考试方向 “高考”不是独木桥
法国“高考”——中学毕业考试(BAC),是由拿破仑一世在1808年3月17日颁布法令创建的,至今已有205年历史。这一考试的成绩单既是法国中学教育结束后的毕业文凭,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准入证”。
BAC分为不同方向的三大类,即普通类、技术类和职业类。参加普通类考试的考生可攻读学士学位、大学技术文凭或是高级技师文凭;技术类的考生可选择就业或继续接受对口的高等教育;职业类的考生则主要为了就业,或是攻读高级技师文凭。当然,这三类还有很多细分的专业方向供考生选择。
据统计,共有71.74万人参加了2012年法国高考,其中84.5%的考生被法国本土及除马约特岛之外的海外省录取。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与2011年相比出现了轻微下降(-1.1%)。这次通过率的下降主要因为职业类考试将平时成绩折算入高考的最终成绩。
BAC考试不是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在考试方向的划分上不断进行调整。2013年的法国高考,就在这三大类考试的细分方向上做出了新的调整:普通类下设的科学类取代了过去的数学与计算机类,技术类下设的社会健康类取代了过去的社会医疗类,工业类、试验类、旅游类和音乐舞蹈类进行了重组。同时,管理类的考试将改由笔试和其他语言测试两部分组成。
细化的考试方向对于中学生提前规划人生方向,避免盲目挤向“独木桥”有很大帮助。法国大学一年级学生克洛伊立志成为一名企业市场主管,于是在高中时期选择了技术类的专业方向。在她看来,较早地接触自己今后想要从事的行业“百利而无一害”,相较于日后千辛万苦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学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并不是所有中学生都能这么早地确定人生方向。复杂的考试体系让很多高中阶段还没有拿定主意的学生感到为难,他们往往选择出路比较广阔的专业方向。同时,过于细分的考试类型也令出题和监考的机构颇为头疼,对于法国高考进行改革的呼声时有响起。
韩国:试卷搭配曾达3298种 结果不以分数呈现
3月初,《2014学年度韩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公布,再次引发韩国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此前,韩国高校入学考试又称“修学能力考试”,共有国文、数学、英语、探究(社会探究、科学探究、职业探究)和第二外语5个科目,其中数学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两种类型的考卷,社会、科学和第二外国语也有数量不等的具体科目供考生选择。
韩国大学入学考试最终并不以分数呈现,而是按照每年的打分情况分为9个不同等级,高校则根据考生的评级进行录取。“修能考试”是韩国中学生进入大学深造的重要标准,据统计,去年共有66万余名学生参加这一考试。虽然近年来韩国高校录取率已达到80%,追逐名校的心理仍令考生不敢松懈,进入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成为中学生和家长[微博]竭力拼搏的目标。
根据新出台的改革方案,高校入学考试的国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都将向考生提供A型、B型两种试卷,A型较易,B型则偏难;探究一科供考生选择的社会、科学、职业三种不同方向中,考试范围有很大缩减,特别是职业探究一科,从原来的17门具体科目选择3门应试,变为如今的5选1。
为满足高校的自主化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韩国的高考制度无疑显得过于复杂。对于很多韩国考生而言,如何搭配自己的“修能套餐”已经成为比复习功课还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据统计,改革前,韩国高考试卷的搭配类型就已经达到了3298种,被专家认为“过分复杂”。“模拟考试我连5级都没达标,修能准备选择A型考卷,但选择A型就等于直接放弃了好大学,怎样抉择真是让人头疼。”18岁的首尔应届考生郑某说。虽然考生可以自由搭配考卷类型,但不同大学对考卷难易度的要求却有所不同,韩国全国排名靠前的文科类大学一般都要求国文和英语的难度为B型,而理工类则要求数学和英语为B型。普通大学对于难易度虽没有硬性要求,但选择B型的考生的分数最终会以5%至20%不等的换算标准折算,根据折算成绩进行评级。一旦搭配不合理,在录取时便会吃大亏。面对改革方案和复杂的高校成绩换算表,考生和家长更加纠结,表示自己是“怀着赌博的心态选择考试类型”。
拥有过多的选择而感到茫然的学生和家长只能向私立教育机构寻求帮助。有韩国专家认为,正是复杂的高考体制催生了韩国私立教育机构的扩张。此外,私立教育在韩国高考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导致了首尔与地方省市考生的录取率差异。在韩国,首都首尔和地方省市都采用统一试卷,但韩国《东亚日报》去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修能考试”平均成绩达到2级水平的考生中,首尔考生被名校录取的人数是地方省市考生的近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