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授权:威海出国留学机构 | 烟台出国留学机构 | 山东昌华出国服务有限公司
2024年12月22日周日 | 门户首页 | 关于我们 | 留学资质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热招项目 高中国际班课程被指是大杂烩
高中国际班课程被指是大杂烩 被中介牵鼻子走
2014年02月10日 14:27
来源:网站
很多高中的国际班课程就是一个大杂烩
 
前不久,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他主持的针对“高中国际班”话题的教育沙龙上,跟与会的专家和嘉宾分享了一个故事:一次,北京一所知名中学的校领导问他:为什么我们被名校录取的都是校本部的学生?为什么国际部的学生就不一定或者申请不到好学校?
 
在这位资深教育专家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课程设置。由于历史渊源,不少高中的国际班存在着先天不足:很多留学中介涉足其中,至今一些高中的国际班仍是中介在背后支撑。因为不了解国外的课程体系,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完全被中介牵着鼻子走。
 
而美国高校首先看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的GPA(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成绩点数)基于什么样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而国内高中的国际班在这方面非常弱。”陈志文说。他举例,有的高中国际班在推广的时候说自己课程体系是AP。实际上,AP只是对美国高中优秀学生的补充考试,而不是完整的课程体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秦琳介绍,国际课程有很多不同类型:第一类是国别课程,像A-LEVEL是英国的国别课程,加拿大的课程是以省为单位引进的,现在国内比较多的是安大略省和BC省的课程,另外还有美国课程、澳大利亚课程;第二类就是国际文凭组织课程,比如IB课程,不属于任何国家,自成体系;第三类是大学先修课程,像AP课程,这已经超出了高中教育的范畴;第四类是应试类课程,比如SAT、ACT等。
 
“这些课程的性质、内容、功能、体系以及学习难度是非常不同的。”秦琳说。而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际班课程设置,应该包含数学、英语、语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状是,“很多高中的国际班课程就是一个大杂烩,国内的课程,国外的课程,英语课程,SAT,托福等等都混在一起,不成体系。”陈志文说,所以美国大学在录取的时候,国内高中国际班学生的GPA就会大打折扣。
 
而目前,国内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美国大学似乎不看成绩,只看综合素质。一句话经常被在各种场合提及:美国前10名的大学不看分数。
 
实际上,美国高校的录取,分数还是前提,是基础。“因为申请人的分数都很好,GPA都达到了3.9,SAT都过了2200分,所以才看学生的特色。”陈志文说。
 
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这三所学校的网站都公布了GPA的录取要求,最近几年基本都不低于3.9。
 
不了解真实的西方教育影响国际班办学
 
教授课程的教师也是一个大问题。陈志文说,很多国际班的教师对西方教育、国际教育并不理解。
 
比如说,国内在介绍西方教育的时候,总是不断强调快乐、幸福、尊重、个性。但这仅仅是西方教育的一个侧面,更多侧面是我们并不太了解的。以伊顿公学为例,这所英国顶尖的私立学校,所有的孩子一年四季燕尾服,黑白两色。但是有区别:有的孩子穿灰色的裤子,紫色的马甲,那么他就是中心,其它学生都围绕他。穿灰色的裤子,粉色的背心的孩子是荣誉学生。所有的功课都分快慢班,吃饭时恨不得喊“一二三”才能开始吃,吃饭时不准说话,不准出声。
 
“我们要告诉家长,真实的西方教育是什么?否则孩子会认为,国内应试教育惨无人道,我被残害了,然后去念国际班,去美国念书,吃喝玩乐就能上名校。”陈志文说。
 
很多在国际班就读的学生家长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反倒放得更松了,对孩子的规矩更不提了。
 
“这都会给学校造成非常大的困难。”陈志文说。“东西文化不一样,要加以总结,必须结合自己的东西,不能原样照搬。”
 
“如果仅仅是简单拼凑的话,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无法实现国际课程对于其他教师、学生、对于我们普通中学课程教学的有益辐射。”秦琳说。
 
国际班是一个教育实验特区
 
从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决策者的角度而言,秦琳认为,引进国外课程,根本上还是希望能够对现有的教育有所影响,有所促进。如果能把国外课程里面比较好的元素吸收过来,进行借鉴,在根本上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这是比较理想的追求。
 
“我们也是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比如,美国、英国这些公认比较好的教育,到底有哪些差异?”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主管校长王红军说出了他们思考的结果:我们的课程设置、基础知识并没有落后。我们落后在课程的实施层面,老师怎么教?我们的课堂怎么引领学生?老师怎么教和怎么引领?
 
三十五中学设置了国际课程班作为教育改革实验的突破口。王红军介绍,这个课程班采用了双文凭制,把课程分为四个模块:中国高中的基础课程、美国高中的特色课程、国学文化与艺术课程和生涯教育与职业准备课程。
 
改革的试验正在进行着。比如,理科组的老师是中外教一起备课,一起上课,主要是体会双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不同。通过实践层面的对比研究,在三到五年内,中方教师逐步做出自己的融合的课程纲要。
 
国际部还承载着开发好一门课程就向初高中部推广一门课程的任务,比如义工实践课程,英语的演讲与辩论课程,已经推广到初高中部。 
 
“课程班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历练了一批愿意为基础教育做改革,做变化,去投入的老师。”王红军说。 
 
在留学监理服务网总监理师胡本末看来,国际班就应该是一个特区的理念。“办国际班本身不是目的,出国本身不是目的,因为不办也能出国。关键是通过办国际班,或者国际部,能够怎么样影响到其他老师的理念?这是最重要的。”
 
国际班的课程体系应该难进可退
 
但是,秦琳也提醒,别把国际班办走了味儿。
 
在很多地方,中学国际班成为了一些地方政府教育工作的着力点,甚至为此制定了一些指标。相比于出访、游学、交流等活动,国际班被认为是一种更具实质意义的国际合作,因而很多地方举办国际班的热情很高。
 
秦琳和她的同事调查发现,甚至在一些一二线城市,也有很多学校存在国际班招不满学生的问题。“这背后是不是有‘教育政绩’导向的过多的影响?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客观认识社会需求?”
 
此外,就开办国际班的目标和动机而言,还有很多的利益推动问题,包括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在这样复杂的动机推动之下,容易让办学者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忽视引进国际课程的真正意义。“一窝蜂上国际班,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最后吃亏的还是学生。”秦琳说。
 
秦琳建议,应该有一个权威的课程准入和课程设置的指导、监督机制,也就是设一个门槛,对国际课程引进进行把关。另外最好能有一个第三方的独立的监督机构,去监督、评估国际课程项目的实施,并设置有效的退出机制。
 
上海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据了解,2013年,上海各区县和学校开设的国际课程种类约18种,在读学生超过6000名,有15个区县的33所学校开设了国际课程。去年上海发文规范普通高中国际课程,文件明确了普通高中开展试点国际课程的两种类别,并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国外课程实施准入管理。
 
“有一个小深圳,最后才有整个开放的中国。从这个角度来讲,办国际班可能就会比较接近于成功。胡本末说。
 
 
 
 
 
 
Copyright © 2003 - 2024 Changhua. All Rights Reserved 昌华留学 山东昌华出国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3012893号-1
地址: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文化中路52号 服务资质:教外综资认字[2011] 413号 开发维护:威海点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下收藏我们